这田逆究竟遇上了谁呢?
这件事说来话长了。
当初儒门在楚国编纂了叶公的坏话之后,他们一行在楚地,已经待不下去了。
这便算了。
要知道叶公乃是楚王之孙,这是切切实实的贵族。
儒门给人家王室成员,还是核心王室成员造谣如此之深,整个楚国哪里还有他们的容身之所?
这是一个道德至上的时代。
当年伍子胥逃离楚都的时候,因为惶惶不可终日,是以反复叮嘱了救助他的一个老船夫,不可泄露了带他过江的事情。
结果那船夫跳江而死。
伍子胥痛哭流涕,自责不已。
但是身后追兵处处,到处都是他的画像在张贴着。
伍子胥四处躲藏,不敢走大路,只得从小路逃走。
他饿的双眼昏花,一个洗衣服地姑娘给了他吃食,救了他一命,伍子胥又叮嘱了一句之后,村女一样跳江而死。
这还只是最底层的黎民,更何况是卿士呢!
私德有亏,在这个时代,可是一件大杀器。
儒门如此编纂叶公,自然是在楚地待不下去了。
甚至,整个楚国也必将恶心厌烦了儒门。
孔子终于心灰意冷,他知道自己的儒门想要登临朝堂,怕是不成了。
正巧,此时卫国卫灵公薨了,南子扶持蒯聩之子辄即位,是为出公。
而蒯聩,正是之前刺杀南子的前太子,他在晋国的扶持下,在卫国边境上占据了一个城邑,准备夺回权力。
正是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,南子劝告子辄,召集孔子儒门师徒回到卫国。
要知道南子的名声,正是儒门败坏的啊!
他们编撰南子与公子朝私通的消息,让南子的名声在列国声名狼藉。
要知道私通这件事,实际上可是公子朝与齐国嫁往卫国的公主宣姜私通。
要知道公子朝被赶出卫国的时候,南子都还是一个还差几年才会出生的的小dna呢!
其后二十几年时间之后,南子才被求娶到了卫国。
可以这么说,儒门污蔑卫国前王后,现太后,使得卫国在列国间成为了一个笑话。
毕竟,这件事卫人是不能自辩的。
他们如何自辩呢?
哦!
公子朝私通的是前太后,是卫灵公的生母,而不是卫灵公的王后。
我们这个王后是清白的,公子朝与宣姜私通的时候,俺们南子王后的老娘都还刚刚呱呱坠地哩!
卫人辩不清楚……
……
正所谓黄泥掉裤裆,不是屎也是屎了!
儒门弟子甚众,又是素来口舌厉害的,他们大肆宣扬之下,甚至就连南子的母国——宋人都是相信了啊!
这也是“娄猪艾豭”的来源。
(历史上有两个宣姜,第一个是齐僖公的女儿,也就是齐襄公的妹妹,她的姐姐与齐襄公有染,于是留下了齐大非偶等故事,前宣姜在历史上留下了很多典故,诸如父娶儿妻、两子争死、二子乘舟等等。
后面这个宣姜,历史上所留下的印记并不多,只是记载了出自齐国宫室,是卫襄公的王后,卫襄公死后与公子朝私通,并与前522年发起政变,失败后公子朝逃离卫国,宣姜被杀。)
但是,南子为什么还要召回孔子师徒呢?
子辄继位之后,史称卫出公。
子辄因为是蒯聩的儿子,是卫灵公的孙子,是以,朝中反对势力并不少。
南子虽然此时只有二十来岁的年纪。
她嫁给大了自己三十多岁的卫灵公,而卫灵公47岁就死了,他死的时候,南子只有十几岁的年纪。
而今,卫灵公死了五年时间,南子此时顶天只有二十出头罢了。
况且卫灵公死的时候,留下遗言让公子郢继位。
公子郢是卫灵公的幼子,他出生的时候,卫灵公的前王后病死了,于是这个公子,后来就挂靠在南子名下,成为了南子名义上的子嗣。
这实际上也是诸侯之间的惯常操作,比如縢妾制度,就是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的。
但是,就算是诸侯,想要娶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。
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,诸侯们都已经不在严格的遵守周礼。
(周礼是社会生产力特定下的产物,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根本推力,就是生产力的高低,也就是生产工具的变迁。)
正所谓庙无二嫡。
按照周礼,不管是天子、诸侯,还是士大夫,正妻只有一个。
只有当正妻死亡之后,才能续弦的。
诸侯有三宫。
其中正妻一宫,世妇(也就是俗称的平妻)一宫,媵妾一宫。
其他的则是专事君主享乐的御妇,也就是连地位都没有的妾室。
周礼实际上是一个维护宗法时代的产物。
周礼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同姓不婚。
这也是为什么诸侯妻子大都是出自不多的几个国家的原因。
因为周室分封的诸侯,大都是姬姓,不管他们分成了什么氏,在同姓不婚的前提下,诸侯之间能够求娶的别国女子,就只有那么几个国家了。
比如齐国。
齐国是姜姓国,自身又足够强大,自然是诸侯们争相求娶的国度。
此外,还有宋国,宋国是殷商后裔,乃是子姓。
比如楚国、秦国、杞国、陈国等。
可以这么说,周朝诸侯的求娶来源只有两个,其一就是三王之后,其二就是蛮夷之后。
当然,也不是没有例外。
同姓不婚的规矩,只是对周室诸侯有约束力,对于外姓诸侯的约束力并不强。
比如宋人。
宋国的婚姻是混乱的,一方面,他们在国势衰弱的时候,不得不实行周人的同姓不婚政策。
另一方面,宋人乃是殷商贵族之后,是以,在他们强大的时候,就会遵守殷商规矩。
殷商实行的叫做“内婚制”。
内婚制就是超过五服之外的同姓成婚。
五服指的是血缘关系五代之内,同姓成婚则是说,只要是子姓,不管是什么氏,都是可以结婚的。
……
南子是卫灵公的正妻,自然是名正言顺的公子郢之母。
按照周礼,不管是縢妾,还是世妇,亦或是御妇,他们生下的子嗣,都是要冠以“妻”的名下的。
公子郢是南子名下唯一的儿子,她自然是要支持公子郢登基。
但是,谁知道公子郢因为年幼的原因,是以却是推辞不就。
无奈之下,南子只得扶持蒯聩的儿子子辄继位。
她不计较蒯聩曾经刺杀她的事情,更是放过了蒯聩在晋国的扶持下,拥兵卫国边境的事实,毅然决定立蒯聩之子为君。
但是,虽然子辄做了卫君,并且立了南子为太后,可是边境上毕竟有他的父亲拥兵而立,更为重要的是,蒯聩是有着晋国赵氏支持的。
甚至,蒯聩的军队中,很多人直接穿戴的就是赵氏的铠甲模样。
子辄请教与不在过问朝政的南子,南子生了一个计策。
儒门素来都是维护宗法制度的,只要是儒门在卫国,那么自然就会拥护子辄的。
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,儒门一行返回了卫国。
说到了这里,不得不提一件旧事了。
十几年前,孔子在鲁国不得志,被排挤出了政治圈子之后,卫灵公有感儒门名声之大,于是许下了六万石黍米一年的俸禄。
正因为这样,孔子毅然下了离开鲁国的决心。
但是,哪知道,儒门到了卫国之后,卫灵公被孔子称为“丘未之见也,抑有卫灵公乎?”的明君,这个卫国历史上堪称是绝顶贤名的君主,却是并未使用孔子。
反倒是他的徒弟,诸如子路等人,却在卫国做了高官。
孔子气不过,于是一时气愤之下,离开卫国,开始流浪天下。
他本以为以儒门的名声,想要在列国登临朝堂之上,自然是很简单的。
但是,哪知道蹉跎了十几年时光,却是惶惶然若丧家之犬。
这一次,南子相召,孔子正愁惹怒了楚国,又该朝那里去?总不能去了断发纹身的越国吧!
正好,遇到了南子相召,儒门一行就从楚地返回了卫国。
这位后世有着崇高地位的老先生,当时是何种心情,后世已经不得而知。
但是,等到他返回卫国之后,却是发现,依旧是那些弟子能够做了高官,他这个学富五车之士,这个以恢复周礼为己任的先知,竟然再一次被束之高阁。
老夫子差点没给气死,于是告诉弟子们:“谓卫灵公之无道”!
(孔子曾经叮嘱弟子们,自己修改之后的春秋、诗书,后世徒子徒孙,一个字也不准修改。
若是他的弟子们当真遵守了这一原则,那么他说出了这句话的时候,就是从楚国返回卫国之后了。因为这时候的卫灵公,才有了“灵”的谥号。)
儒门弟子,这时候还围在孔子身边的,已经只剩下那些“指点江山”之人,真正有本事的弟子,大都在周游天下的时候,得到了诸侯们的赏识。
在孔子周游天下的时候,不断有弟子开始在列国做官,等到他返回卫国之后,身边的弟子,已经很少了。
鲁国乃是儒门发展的起始地。
如此一来,自然有很多弟子就回到了鲁国。